住绿科技的评级背景

装饰装修材料是室内空气质量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材料问题所引起。装修材料在施工完一段时间内会持续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合理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是装修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但目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不科学和欺骗性的环保认证标识,鱼龙混杂用户很难选择,且现行的国家检测标准存在着种种问题,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材料的环保性能,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检测指标不科学 -- 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材料环保性能

现行标准主要检测的是甲醛等污染物的含量(C),而建材中的甲醛分为束缚态和游离态,只有游离态部分才可能散发至空气中并对室内空气污染造成影响。实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是材料的可散发量和散发速率,且与含量C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甚至常出现2个产品中,含量较低的散发量反而大的情况。

2、污染限值太宽松 — 即使合格也存在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风险

现行标准对各项污染限值的规定太宽松,与欧美等国际先进标准差距较大,按照国标检测即使合格也存在着产生较大室内空气污染的风险,也常常导致用户装修后各项材料累加产生的室内甲醛浓度显著高于国家验收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要求。

3、送检制度不合理 — 送检的样品来源并不真实

现行的送检制度均采取厂家送样的形式,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只对样品负责。厂家在送样时有很多操作手法,常常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或出现某一样品放置较长时间后送检,导致检测的结果失真,基本所有材料厂家都能拿到合格的报告。

评级标准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的缺陷,并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环保性能我们不仅仅是以“符合国标”的要求来检视产品,而是对产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尽量采取自购样品的方式,保证最真实的样本来源,选用国际化的检测方法(环境舱法),测试材料的污染特性,这是因为污染物释放率更能真实反映铺装后的污染情况,国标方法对限量值的测试在评级中仅作为参考指标
同时我们还引入多次检测评价体系,若该型号有多次检测则以平均检测结果为依据。住绿科技主要选取装修材料的两项污染特性作为指标(甲醛释放率和TVOC释放率),以国标检测结果作为辅助参考,将装修建材的环保性能分为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级。

评级流程

1、样品采购

为规避厂家送检样品的不真实性和不可靠性,参与住绿科技评级的产品我们基本是全部采取平台自购样品的形式,所有样品均采购自正规的建材家居卖场或网上商城。同时为了弥补自购来源的单一,在能保证渠道可靠的情况下,我们也会选择一部分正在装修业主送检的样品。而所有厂家送检的样品原则上不参与评级。

2、对材料的污染物散发特性进行测试(环境舱法)

目前国际上对人造板、家具、涂料、胶粘剂等已广泛采用散发量或散发率作为产品环保性能评价认证的依据。对采购的样品我们统一送到具备资质和设备的国家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环境舱法对材料的污染散发特性进行测试,目前的唯一合作检测机构为深圳市建研检测有限公司,各污染物的检测结果一共有★★★★、★★★、★★、★4个等级,其中★★★★为最高等级。
环保星级污染释放率(mg/m2.h)
甲醛TVOC
E≥0.12E≥0.12
★★0.05≤E<0.120.4≤E<0.6
★★★0.01≤E<0.050.2≤E<0.4
★★★★E<0.01E<0.2

3、对材料的污染物限量进行测试(国标检测方法)

为了更全面的对比检测数据,我们对每一项材料同步进行国标方法的检测,即按照现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对材料污染限量值的要求进行测试,结果将作为评级的辅助参考。

4、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评级

主要依据三项指标(甲醛释放率、TVOC释放率、国标检测结果)对每一项材料进行综合评级,若该型号材料只有一次检测结果,以当次检测的环境舱结果(污染释放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以国标方法为次要参考指标。若该型号有多次检测则以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依据。
评级甲醛释放率TVOC释放率国标结果
A★★★★★★★★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B★★★★★★★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C★★★★★★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需符合,不符合降一级
D★★★★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不做要求

住绿科技的主要检测方法

1、建材污染物特性测试(环境舱法)介绍

建筑材料和家具污染物散发特性是决定污染源对室内环境影响程度的关键信息。测试方法参考国际标准依据ASTM D 5116 – 97规范、EN ISO 16000-9:2006的要求。采用“气候箱”法,测试指定主要污染源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害物的释放规律,即将测试材料按照一定面积或质量放置于洁净的测试舱内,通过测定舱内各种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依据建材污染物散发理论模型,拟合确定材料的污染特性表征参数以及污染物散发规律曲线。

2、污染物散发特性评价指标

性质指标单位说明
干材料扩散系数,Dm2/s常数,反映污染衰减的快慢
分离系数K分离系数
初始浓度C0mg/m3指污染物在材料中扩散速度的快慢,值越小扩散得越慢,污染过程越长
168小时散发率E168mg/m2.h指材料中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一般情况下超过10000就是属于强度较大的污染源。
湿材料K11/h为单位面积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散发某种污染物的量。
E1mg/m2.h常数,反映材料使用初始阶段,污染程度的大小
168小时散发率E168mg/m2.h为单位面积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散发某种污染物的量

3、测试设备和测试条件

材料测试环境为1m3或50L测试舱,并通过辅助的空气净化和热、湿处理维持稳定的测试条件:
参数指标数据要求
温度(℃)调节范围(23±0.5)℃,控制精度设定值±0.5实验过程温湿度实时数据或每小时读取1个数据。隔天记录未调整的数据。
湿度(%)50±5% RH
通风量(次.h-1)调节范围0.5~1.5,控制精度设定值±5%指材料中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一般情况下超过10000就是属于强度较大的污染源。
背景浓度TVOC< 20μg/m3;单种VOC浓度低2g/m3甲醛< 6 μg/m3或保证背景浓度远低于试验浓度,至少低1个量级,且在计算中应扣除。测试数据

4、测试操作程序

(1)环境舱清洗:

测试前用去离子水清洗擦拭,并且在标准测试条件下通风至少12小时。清洗后进行背景浓度测试。

(2)样本进样:

材料装填率0.4m2/m3,板材、地毯等干材料截取一定面积并材对材料边缘用金属膜或蜡进行封闭,涂料、胶等湿材料控制质量涂镀在玻璃、不锈钢等表面上,材料样本放置环境舱底面中心部位,操作时间应尽量少于5min,不能超过10min。

(3)采样:

材料测试时间为2-4天,并按照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采样,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测试经验选取t=0.5h,1h,2h,4h,8h,12h,24h,48h,(72h,96h)。

(4)气体分析:

利用色谱-质谱仪分析采样空气中甲醛、TVOC、主要的VOC浓度。

(5)记录数值

为合理描述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针对干、湿材料分别建立数值模型和指数模型,其中主要参数见下表。依据建材测试基本信息(厚度、面积)和散发曲线,利用程序计算拟合得到相应数值。

材料指标说明
材料 数值模型(干材料)D扩散系数
K分离系数
C0VOC在材料中的初始浓度
hm对流传质系数
指数模型(湿材料)C = L×E×(e−kt −e−Nt)/(N − k)K常数
E常数